走进丰优
ABOUT FENGYO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丰优团队

丰优团队

团队简介

团队简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产优质育种室创建于1985年,林作楫研究员和雷振生研究员曾历任研究室主任,现任室主任为吴政卿研究员。团队人员22名,其中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3名,博士4名,硕士3名。该研究团队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丰产优质育种创新团队”,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主持国家“七五”至“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在品质改良与节水高效育种研究,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产业化研究与示范、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建树颇丰。     研究手段方面,坚持以常规育种为主,辅以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以及分子标记等方法;同时,加强了主要品质性状的早代鉴定和高代材料的综合评判,除了沉降值、湿面筋、面粉白度、粉质仪特性、高和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鉴定外,还开展了揉面仪特性、淀粉粘度计、近红外及黄色素、多酚氧化酶活性、硬度等分析。研究室建立至今,在积极开展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以及国际性、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国际著名专业刊物发SCI论文5篇,并在GenBank注册小麦和节节麦新基因或等位变异26个,产生了较大国际影响。     育种目标方面,力求在高产基础上达到质优,在优质基础上实现高产,选育出20多个强筋、中、弱品质不同且属性各异的丰产优质小麦品种,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豫麦13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是当前粮食面粉企业认可的推广面积最大强筋小麦品种,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品种选育方面又有重大突破,强筋品种郑麦366、郑麦379、郑麦101、郑麦119、郑麦005和郑麦98,中筋品种郑麦113、郑麦103、郑麦9962、太空六号、郑麦975和郑丰5号,以及弱筋品种豫麦50、郑麦004、太空5号和郑丰5号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丰产优质育种创新团队”以“农民和企业需求”为奋斗目标,通过新品种知识产权转让实现育繁推结合,从良种培育、配套栽培技术到示范基地建设,直至商品粮收购和产品加工,建立起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为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出一条“研究—基地—加工”环环相扣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
2021-01-26
吴政卿

吴政卿

吴政卿,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一直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2007年任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研究室主任。1998年评为副研究员,200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2011年被郑州大学聘为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吴政卿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团结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小麦遗传育种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农业部,河南省政府、省人事厅等上级部门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来,主持和参与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利用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豫麦13为我省及黄淮麦区(南片)第六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曾连续三年种植面积突破一千万亩,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省在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利用矮败育种技术选育出多个小麦品种,该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的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获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和我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国家级刊物、国际学术交流及其它刊物发表论文45篇,培养研究生2名。
2021-01-26
雷振生

雷振生

雷振生,男,汉族,1982年河南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岗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单位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现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研究会秘书长。曾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提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2010年被评聘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2年入选农业部“百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11月评选为“中原学者”。  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共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技术专项,河南省首席育种专家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重要。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开发出小麦强筋品质关键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标记5个,发表科研论文72篇,论著3部。
2021-01-26
团队集体照

团队集体照

团队集体照
2021-01-26
上一页
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服务热线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豫ICP备160048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