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7 11:4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征求意见稿2019年6月5日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结构兴农、品牌强农,以“四优四化”为重点,进一步调优结构,创响品牌,完善链条,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 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结构由2018年65.9:33.0:1.1调整到64.5:34.3: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8: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市场需求,粮经饲结构调整到61.1:36.5: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4.5: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二、重点任务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一)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在豫北强筋小麦适宜区和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72个县(区、市、场)、豫南沿淮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区),引导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到2020年,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基本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提升生产基础条件,优先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布局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粮田建成区,新建高标准粮田重点向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倾斜。强化示范带动,在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内建设一批示范县,开展统一供种和统防统治。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小麦烘干、仓储、节水灌溉、物联网、现代植保、绿色防控等装备,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表1:优质小麦基地县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适宜区72个县(市、区、农场):荥阳市、新郑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汝阳县、宜阳县、伊川县、郏县、宝丰县、叶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浚县、淇县、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沁阳市、孟州市、武陟县、修武县、温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建安区、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济源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永城市、鹿邑县、黄泛区农场。豫南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市、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 (二)建设优质花生基地。以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为重点,发展花生产业。到2020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建设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5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30%,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左右。建设一批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提高高油酸花生良种供应能力,推动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开展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建设一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花生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止黄曲霉素污染、节水控膜降耗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花生产品加工能力,以建设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快建设全省花生产后干燥、冷藏、分选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开展花生油品、食品精深加工,培育河南花生知名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2:优质花生基地县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市、区):中牟县、新郑市、祥符区、杞县、尉氏县、通许县、金明区、内黄县、浚县、延津县、封丘县、原阳县、辉县市、清丰县、濮阳县、南乐县、许昌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虞城县、睢阳区、淮阳县、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滑县、长垣县、兰考县。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市、区):宜阳县、嵩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武陟县、召陵区、渑池县、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镇平县、桐柏县、内乡县、卧龙区、淅川县、社旗县、南召县、宛城区、平桥区、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正阳县、汝南县、泌阳县、确山县、西平县、遂平县、驿城区、上蔡县、平舆县、邓州市、新蔡县、固始县、汝州市。 (三)建设优质草畜基地。加快优质草畜重点县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做大羊产业。到2020年,全省新增优质肉牛40万头、优质生鲜乳40万吨、肉羊70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到2025年,比2020年新增优质肉牛120万头、优质生鲜乳100万吨、肉羊230 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左右,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草畜生产基地和牛羊肉、乳制品加工销售集散地。1、肉牛基地。以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为抓手,在洛阳、南阳等豫西、豫南潜山丘陵地区重点培育母牛繁育基地,发展存栏母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围绕着十大肉牛、十大肉羊龙头企业所在地,重点支持驻马店、焦作、南阳、平顶山等平原农区新改扩建5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提升肉牛供应能力。完善母牛养殖、规模育肥和屠宰加工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支持优质草畜良繁体系建设,提升制种供种能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2、奶源基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河南省奶业振兴行动方案》,以兰考等沿黄区域和豫南豫东豫西南“一带三片”30个奶业大县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联建一批存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提高奶源自给率。支持有条件的奶畜规模养殖企业自建、联建或合作建设乳制品加工厂。扩大巴氏鲜奶生产,鼓励乳品企业生产低温奶,完善从生鲜乳生产运输到低温乳制品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全程冷链体系,不断提高优质巴氏鲜奶供应能力。开展智慧牧场试点建设,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智慧牧场,提高牧场智能化水平。发展奶业新兴业态,鼓励建设休闲观光牧场等,展示奶业发展成效,增强奶类消费信心。在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积极发展奶山羊产业,建设奶山羊优势区。(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局)3、肉羊基地。巩固发展豫东传统优势产区,积极培育“三山一滩”肉羊新兴优势区。重点在汝州、宁陵等41个县加快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一批存栏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羊肉精深加工,推进肉羊标准化屠宰,优化羊肉产品结构。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新产品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品牌的自主开发能力,力争培育1-2个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地方羊肉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4、饲草基地。加快推进粮改饲步伐,重点在邓州、荥阳等69个牛羊养殖大县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不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快完善花生秧等秸草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提高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启动实施十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园工程,加快发展饲料杂交构树种植面积,努力打造沿黄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表3:优质草畜基地县优质肉牛基地48个县(市、区):杞县、尉氏县、祥符区、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叶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滑县、南乐县、襄城县、渑池县、灵宝市、陕州区、南召县、方城县、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柘城县、永城市、淮滨县、息县、沈丘县、太康县、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卢氏县、台前县、嵩县、淅川县、修武县、博爱县、焦作高新区、民权县、浚县、鲁山县、西平县。优质奶牛基地49个县(市、区):中牟县、荥阳市、尉氏县、兰考县、孟津县、嵩县、偃师市、宝丰县、鲁山县、郏县、汝州市、汤阴县、滑县、浚县、淇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辉县市、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长葛市、灵宝市、方城县、唐河、邓州市、民权县、睢县、柘城、虞城县、商水县、沈丘县、扶沟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济源市、祥符区、禹王台区、陕州区、卧龙区、焦作示范区。优质肉羊基地41个县(市、区):永城市、太康县、杞县、淮阳县、邓州市、民权县、叶县、尉氏县、祥符区、濮阳县、封丘县、上蔡县、确山县、新郑市、临颍县、潢川县、商城县、登封县、宁陵县、方城县、汝州、正阳县、卢氏县、长垣县、伊川县、洛宁县、孟津县、兰考县、浚县、沈丘县、新安县、舞阳县、内乡县、镇平县、禹州市、范县、台前县、襄城县、鲁山县、嵩县、辉县。优质奶山羊基地15个县(市、区):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优质饲草基地56个县(市、区):荥阳市、祥符区、孟津县、偃师市、洛宁县、伊川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汤阴县、浚县、淇县、原阳县、辉县市、延津县、平原新区、武陟县、修武县、沁阳县、濮阳县、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禹州市、柘城县、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太康县、沈丘县、确山县、平舆县、泌阳县、上蔡县、西平县、镇平县、内乡县、卧龙区、社旗县、新野县、桐柏县、济源市、兰考县、邓州市、滑县、汝州市、永城市、新蔡县、唐河县、中牟县、项城市、封丘县、正阳县、卢氏县、郏县、温县。 (四)建设优质林果基地。以豫西、豫西南、豫南山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等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到2020年,全省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面积分别发展到260万亩、30万亩、360万亩、90万亩、60万亩、50万亩;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80万亩、60万亩、450万亩、110万亩、120万亩、90万亩左右。1、苹果基地。在优质苹果基地县,加快低产老果园改造,推广矮砧密植高标准生产技术。提高苹果冷藏能力,在三门峡新建一批万吨以上储藏能力的冷库。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2、猕猴桃基地。以西峡县为中心,辐射带动淅川、内乡、南召、桐柏、卢氏等县发展优质猕猴桃。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猕猴桃贮藏能力,在猕猴桃主产地建设一批冷藏专用气调库。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等科研院所在西峡县设立试验站,开展技术专题攻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3、核桃基地。以卢氏等12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低产核桃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核桃基地。培育“卢氏核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概要描述】征求意见稿2019年6月5日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结构兴农、品牌强农,以“四优四化”为重点,进一步调优结构,创响品牌,完善链条,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 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结构由2018年65.9:33.0:1.1调整到64.5:34.3: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8: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市场需求,粮经饲结构调整到61.1:36.5: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4.5: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二、重点任务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一)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在豫北强筋小麦适宜区和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72个县(区、市、场)、豫南沿淮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区),引导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到2020年,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基本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提升生产基础条件,优先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布局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粮田建成区,新建高标准粮田重点向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倾斜。强化示范带动,在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内建设一批示范县,开展统一供种和统防统治。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小麦烘干、仓储、节水灌溉、物联网、现代植保、绿色防控等装备,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表1:优质小麦基地县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适宜区72个县(市、区、农场):荥阳市、新郑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汝阳县、宜阳县、伊川县、郏县、宝丰县、叶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浚县、淇县、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沁阳市、孟州市、武陟县、修武县、温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建安区、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济源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永城市、鹿邑县、黄泛区农场。豫南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市、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 (二)建设优质花生基地。以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为重点,发展花生产业。到2020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建设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5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30%,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左右。建设一批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提高高油酸花生良种供应能力,推动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开展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建设一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花生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止黄曲霉素污染、节水控膜降耗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花生产品加工能力,以建设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快建设全省花生产后干燥、冷藏、分选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开展花生油品、食品精深加工,培育河南花生知名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2:优质花生基地县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市、区):中牟县、新郑市、祥符区、杞县、尉氏县、通许县、金明区、内黄县、浚县、延津县、封丘县、原阳县、辉县市、清丰县、濮阳县、南乐县、许昌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虞城县、睢阳区、淮阳县、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滑县、长垣县、兰考县。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市、区):宜阳县、嵩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武陟县、召陵区、渑池县、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镇平县、桐柏县、内乡县、卧龙区、淅川县、社旗县、南召县、宛城区、平桥区、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正阳县、汝南县、泌阳县、确山县、西平县、遂平县、驿城区、上蔡县、平舆县、邓州市、新蔡县、固始县、汝州市。 (三)建设优质草畜基地。加快优质草畜重点县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做大羊产业。到2020年,全省新增优质肉牛40万头、优质生鲜乳40万吨、肉羊70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到2025年,比2020年新增优质肉牛120万头、优质生鲜乳100万吨、肉羊230 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左右,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草畜生产基地和牛羊肉、乳制品加工销售集散地。1、肉牛基地。以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为抓手,在洛阳、南阳等豫西、豫南潜山丘陵地区重点培育母牛繁育基地,发展存栏母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围绕着十大肉牛、十大肉羊龙头企业所在地,重点支持驻马店、焦作、南阳、平顶山等平原农区新改扩建5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提升肉牛供应能力。完善母牛养殖、规模育肥和屠宰加工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支持优质草畜良繁体系建设,提升制种供种能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2、奶源基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河南省奶业振兴行动方案》,以兰考等沿黄区域和豫南豫东豫西南“一带三片”30个奶业大县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联建一批存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提高奶源自给率。支持有条件的奶畜规模养殖企业自建、联建或合作建设乳制品加工厂。扩大巴氏鲜奶生产,鼓励乳品企业生产低温奶,完善从生鲜乳生产运输到低温乳制品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全程冷链体系,不断提高优质巴氏鲜奶供应能力。开展智慧牧场试点建设,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智慧牧场,提高牧场智能化水平。发展奶业新兴业态,鼓励建设休闲观光牧场等,展示奶业发展成效,增强奶类消费信心。在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积极发展奶山羊产业,建设奶山羊优势区。(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局)3、肉羊基地。巩固发展豫东传统优势产区,积极培育“三山一滩”肉羊新兴优势区。重点在汝州、宁陵等41个县加快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一批存栏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羊肉精深加工,推进肉羊标准化屠宰,优化羊肉产品结构。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新产品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品牌的自主开发能力,力争培育1-2个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地方羊肉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4、饲草基地。加快推进粮改饲步伐,重点在邓州、荥阳等69个牛羊养殖大县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不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快完善花生秧等秸草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提高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启动实施十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园工程,加快发展饲料杂交构树种植面积,努力打造沿黄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表3:优质草畜基地县优质肉牛基地48个县(市、区):杞县、尉氏县、祥符区、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叶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滑县、南乐县、襄城县、渑池县、灵宝市、陕州区、南召县、方城县、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柘城县、永城市、淮滨县、息县、沈丘县、太康县、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卢氏县、台前县、嵩县、淅川县、修武县、博爱县、焦作高新区、民权县、浚县、鲁山县、西平县。优质奶牛基地49个县(市、区):中牟县、荥阳市、尉氏县、兰考县、孟津县、嵩县、偃师市、宝丰县、鲁山县、郏县、汝州市、汤阴县、滑县、浚县、淇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辉县市、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长葛市、灵宝市、方城县、唐河、邓州市、民权县、睢县、柘城、虞城县、商水县、沈丘县、扶沟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济源市、祥符区、禹王台区、陕州区、卧龙区、焦作示范区。优质肉羊基地41个县(市、区):永城市、太康县、杞县、淮阳县、邓州市、民权县、叶县、尉氏县、祥符区、濮阳县、封丘县、上蔡县、确山县、新郑市、临颍县、潢川县、商城县、登封县、宁陵县、方城县、汝州、正阳县、卢氏县、长垣县、伊川县、洛宁县、孟津县、兰考县、浚县、沈丘县、新安县、舞阳县、内乡县、镇平县、禹州市、范县、台前县、襄城县、鲁山县、嵩县、辉县。优质奶山羊基地15个县(市、区):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优质饲草基地56个县(市、区):荥阳市、祥符区、孟津县、偃师市、洛宁县、伊川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汤阴县、浚县、淇县、原阳县、辉县市、延津县、平原新区、武陟县、修武县、沁阳县、濮阳县、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禹州市、柘城县、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太康县、沈丘县、确山县、平舆县、泌阳县、上蔡县、西平县、镇平县、内乡县、卧龙区、社旗县、新野县、桐柏县、济源市、兰考县、邓州市、滑县、汝州市、永城市、新蔡县、唐河县、中牟县、项城市、封丘县、正阳县、卢氏县、郏县、温县。 (四)建设优质林果基地。以豫西、豫西南、豫南山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等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到2020年,全省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面积分别发展到260万亩、30万亩、360万亩、90万亩、60万亩、50万亩;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80万亩、60万亩、450万亩、110万亩、120万亩、90万亩左右。1、苹果基地。在优质苹果基地县,加快低产老果园改造,推广矮砧密植高标准生产技术。提高苹果冷藏能力,在三门峡新建一批万吨以上储藏能力的冷库。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2、猕猴桃基地。以西峡县为中心,辐射带动淅川、内乡、南召、桐柏、卢氏等县发展优质猕猴桃。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猕猴桃贮藏能力,在猕猴桃主产地建设一批冷藏专用气调库。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等科研院所在西峡县设立试验站,开展技术专题攻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3、核桃基地。以卢氏等12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低产核桃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核桃基地。培育“卢氏核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7 11:41
  • 访问量:
详情

征求意见稿

201965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结构兴农、品牌强农,以四优四化为重点,进一步调优结构,创响品牌,完善链条,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二)发展目标。2020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结构由201865.933.01.1调整到64.534.3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8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市场需求,粮经饲结构调整到61.136.5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4.51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二、重点任务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

(一)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在豫北强筋小麦适宜区和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72个县(区、市、场)、豫南沿淮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区),引导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到2020年,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基本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

提升生产基础条件,优先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布局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粮田建成区,新建高标准粮田重点向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倾斜。强化示范带动,在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内建设一批示范县,开展统一供种和统防统治。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小麦烘干、仓储、节水灌溉、物联网、现代植保、绿色防控等装备,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1:优质小麦基地县

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适宜区72个县(市、区、农场):荥阳市、新郑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汝阳县、宜阳县、伊川县、郏县、宝丰县、叶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浚县、淇县、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沁阳市、孟州市、武陟县、修武县、温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建安区、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济源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永城市、鹿邑县、黄泛区农场。

豫南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市、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

 

(二)建设优质花生基地。以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为重点,发展花生产业。到2020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建设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5年,全省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30%,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左右。

建设一批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提高高油酸花生良种供应能力,推动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开展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建设一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花生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止黄曲霉素污染、节水控膜降耗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花生产品加工能力,以建设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快建设全省花生产后干燥、冷藏、分选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开展花生油品、食品精深加工,培育河南花生知名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优质花生基地县

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市、区)中牟县、新郑市、祥符区、杞县、尉氏县、通许县、金明区、内黄县、浚县、延津县、封丘县、原阳县、辉县市、清丰县、濮阳县、南乐县、许昌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虞城县、睢阳区、淮阳县、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滑县、长垣县、兰考县。

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市、区):宜阳县、嵩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武陟县、召陵区、渑池县、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镇平县、桐柏县、内乡县、卧龙区、淅川县、社旗县、南召县、宛城区、平桥区、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正阳县、汝南县、泌阳县、确山县、西平县、遂平县、驿城区、上蔡县、平舆县、邓州市、新蔡县、固始县、汝州市。

 

(三)建设优质草畜基地。加快优质草畜重点县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做大羊产业。到2020年,全省新增优质肉牛40万头、优质生鲜乳40万吨、肉羊70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到2025年,比2020年新增优质肉牛120万头、优质生鲜乳100万吨、肉羊230 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左右,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草畜生产基地和牛羊肉、乳制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1、肉牛基地。以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为抓手,在洛阳、南阳等豫西、豫南潜山丘陵地区重点培育母牛繁育基地,发展存栏母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围绕着十大肉牛、十大肉羊龙头企业所在地,重点支持驻马店、焦作、南阳、平顶山等平原农区新改扩建5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提升肉牛供应能力。完善母牛养殖、规模育肥和屠宰加工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支持优质草畜良繁体系建设,提升制种供种能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2、奶源基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河南省奶业振兴行动方案》,以兰考等沿黄区域和豫南豫东豫西南一带三片”30个奶业大县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联建一批存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提高奶源自给率。支持有条件的奶畜规模养殖企业自建、联建或合作建设乳制品加工厂。扩大巴氏鲜奶生产,鼓励乳品企业生产低温奶,完善从生鲜乳生产运输到低温乳制品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全程冷链体系,不断提高优质巴氏鲜奶供应能力。开展智慧牧场试点建设,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智慧牧场,提高牧场智能化水平。发展奶业新兴业态,鼓励建设休闲观光牧场等,展示奶业发展成效,增强奶类消费信心。在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积极发展奶山羊产业,建设奶山羊优势区。(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局)

3、肉羊基地。巩固发展豫东传统优势产区,积极培育三山一滩肉羊新兴优势区。重点在汝州、宁陵等41个县加快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一批存栏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羊肉精深加工,推进肉羊标准化屠宰,优化羊肉产品结构。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新产品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品牌的自主开发能力,力争培育1-2个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地方羊肉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4、饲草基地。加快推进粮改饲步伐,重点在邓州、荥阳等69个牛羊养殖大县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不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快完善花生秧等秸草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提高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启动实施十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园工程,加快发展饲料杂交构树种植面积,努力打造沿黄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3:优质草畜基地县

优质肉牛基地48个县(市、区)杞县、尉氏县、祥符区、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叶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滑县、南乐县、襄城县、渑池县、灵宝市、陕州区、南召县、方城县、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柘城县、永城市、淮滨县、息县、沈丘县、太康县、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卢氏县、台前县、嵩县、淅川县、修武县、博爱县、焦作高新区、民权县、浚县、鲁山县、西平县。

优质奶牛基地49(市、区)中牟县、荥阳市、尉氏县、兰考县、孟津县、嵩县、偃师市、宝丰县、鲁山县、郏县、汝州市、汤阴县、滑县、浚县、淇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辉县市、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长葛市、灵宝市、方城县、唐河、邓州市、民权县、睢县、柘城、虞城县、商水县、沈丘县、扶沟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济源市、祥符区、禹王台区、陕州区、卧龙区、焦作示范区。

优质肉羊基地41个县(市、区):永城市、太康县、杞县、淮阳县、邓州市、民权县、叶县、尉氏县、祥符区、濮阳县、封丘县、上蔡县、确山县、新郑市、临颍县、潢川县、商城县、登封县、宁陵县、方城县、汝州、正阳县、卢氏县、长垣县、伊川县、洛宁县、孟津县、兰考县、浚县、沈丘县、新安县、舞阳县、内乡县、镇平县、禹州市、范县、台前县、襄城县、鲁山县、嵩县、辉县。

优质奶山羊基地15个县(市、区):西峡、卢氏等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

优质饲草基地56个县(市、区):荥阳市、祥符区、孟津县、偃师市、洛宁县、伊川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汤阴县、浚县、淇县、原阳县、辉县市、延津县、平原新区、武陟县、修武县、沁阳县、濮阳县、南乐县、台前县、襄城县、禹州市、柘城县、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太康县、沈丘县、确山县、平舆县、泌阳县、上蔡县、西平县、镇平县、内乡县、卧龙区、社旗县、新野县、桐柏县、济源市、兰考县、邓州市、滑县、汝州市、永城市、新蔡县、唐河县、中牟县、项城市、封丘县、正阳县、卢氏县、郏县、温县。

 

(四)建设优质林果基地。以豫西、豫西南、豫南山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等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到2020年,全省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面积分别发展到260万亩、30万亩、360万亩、90万亩、60万亩、50万亩;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80万亩、60万亩、450万亩、110万亩、120万亩、90万亩左右。

1、苹果基地。在优质苹果基地县,加快低产老果园改造,推广矮砧密植高标准生产技术。提高苹果冷藏能力,在三门峡新建一批万吨以上储藏能力的冷库。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2、猕猴桃基地。以西峡县为中心,辐射带动淅川、内乡、南召、桐柏、卢氏等县发展优质猕猴桃。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猕猴桃贮藏能力,在猕猴桃主产地建设一批冷藏专用气调库。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等科研院所在西峡县设立试验站,开展技术专题攻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3、核桃基地。以卢氏等12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低产核桃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核桃基地。培育卢氏核桃”“济源核桃”“内乡核桃等知名品牌,支持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4、油茶基地。以新县等8个县为重点,发展优质油茶,加快老油茶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油茶基地。培育油茶知名品牌,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5、杜仲基地。以荥阳等17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杜仲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提高杜仲苗木繁育能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杜仲栽培示范基地。支持杜仲加工业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6、油用牡丹基地。以孟津等15个县(市、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油用牡丹基地,支持牡丹籽油加工企业建设,支持牡丹精油、面膜、花茶、牡丹饼等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4:优质林果基地县

优质苹果基地3个县(市、区):灵宝市、陕州区、洛宁县。

优质猕猴桃基地12个县(市、区):西峡县、南召县、方城县、内乡县、淅川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社旗县、卧龙区、卢氏县、邓州市。

优质核桃基地12个县(市、区):登封市、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林州市、陕州区、卢氏县、灵宝市、内乡县、济源市、淅川县、鲁山县。

优质油茶基地8个县(市、区):新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浉河区、平桥区、桐柏县、固始县。

优质杜仲基地17个县(市、区):荥阳市、汝阳县、郏县、内黄县、原阳县、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陕州区、卢氏县、灵宝市、镇平县、南召县、内乡县、巩义市、汝州市、邓州市

优质油用牡丹基地15个县(市、区):孟津县、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偃师市、淅川县、夏邑县、商水县、原阳县、沁阳市、邓州市。

 

(五)建设优质蔬菜基地。以内黄、扶沟等50个蔬菜大县为重点,稳定蔬菜面积,提高设施蔬菜装备水平,提升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440万亩,2025年发展到450万亩左右,冬春季节蔬菜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示范带动,打造内黄县三平台一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博览园科技展示平台、果蔬城产品销售平台和放心菜工程基地)、扶沟县两园一基地(科技示范园、交易物流园和绿色菜生产基地)示范平台,建设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露地蔬菜规模化示范园区等,改造、新建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机械卷帘等设施装备,组织名优新品种、机械化示范,应用生态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

5:优质蔬菜基地县

优质蔬菜基地50个县(市、区):杞县、邓州市、通许县、滑县、内黄县、西华县、郸城县、太康县、民权县、商水县、祥符区、罗山县、临颍县、固始县、永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扶沟县、柘城县、新野县、中牟县、宛城区、濮阳县、卧龙区、沈丘县、汝南县、睢县、夏邑县、西平县、襄城县、宜阳县、尉氏县、叶县、灵宝市、封丘县、博爱县、光山县、睢阳区、方城县、唐河县、项城市、虞城县、清丰县、浉河区、淅川县、平舆县、社旗县、内乡县、平桥区、南乐县。

 

(六)建设优质花木基地。以鄢陵等30个县(市、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观赏绿化苗木和月季、牡丹、菊花、蜡梅、玉兰、荷花等优质特色花木生产,做大做强花木产业。到2020年,全省花木面积发展到23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300万亩左右。

加快优质特色花木生产基地建设,在全省花木生产重点县(市、区),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牡丹、月季、菊花、蜡梅、玉兰、荷花和观赏苗木等特色花木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基地水利、电力、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科技支撑,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花木种质创新中心和种质资源库,加强花木新品种引进、选育与繁育推广,加快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花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搭建苗木花木交易展示平台,办好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和南阳月季、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等展会活动,创建一批特色花木小镇和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花木专用农资生产、花木物流、精深加工及花木生态旅游等配套产业,提升我省花木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6:优质花木基地县

观赏苗木基地11个县(市、区):鄢陵县、建安区、航空港区、中牟县、尉氏县、潢川县、光山县、遂平县、获嘉县、龙安区、永城市。

月季基地2个县(市、区):卧龙区、宛城区。

牡丹基地5个县(市、区):老城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栾川县。

菊花基地3个县(市、区):禹王台区、开封新区、上街区。

玉兰基地2个县(市、区):南召县、镇平县。

荷花基地3个县(市、区):淮阳县、范县、汝南县。

栀子花基地1个县(市、区):唐河县。

切花、盆花基地3个县(市、区):惠济区、中原区、华龙区。

 

(七)建设优质茶叶基地。以信阳等茶叶优势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桐柏、内乡等县,发展优质茶叶。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4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50万亩左右。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的集中连片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改造老茶园,发展无性系茶园、生态茶园等。加快茶叶结构调整,合理调配绿茶高、中、低档比例,调整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等产品结构。提升清洁化生产线、茶园耕作修剪采摘机具等装备水平。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休闲观光茶园,发展茶体验、茶旅游、茶园认领、茶树认养等多功能服务。(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

7:优质茶叶基地县

优质茶叶基地10个县(市、区):浉河区、光山县、固始县、罗山县、商城县、新县、潢川县、平桥区、桐柏县、内乡县。

 

(八)建设优质食用菌基地。以卢氏、西峡、泌阳等37个食用菌大县为重点,发展优质食用菌产业。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年产量发展到580万吨,到2025年发展到700万吨左右。

发展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一批面积不低于150亩(立体种植的品种按种植层数折算成面积)的优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控、田间预冷、烘干设备水平。支持食用菌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支持西峡县开展食用菌出口创汇示范县建设,新品种开发和引进,设备改造和新品种生产设备引进,信息化平台、质量检测体系、品牌、冷链物流建设等。(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郑州海关)

8:优质食用菌基地县

优质食用菌基地37个县(市、区):西峡县、泌阳县、鲁山县、卢氏县、辉县、灵宝市、浉河区、清丰县、内乡县、夏邑县、南召县、西平县、虞城县、汤阴县、叶县、宜阳县、淅川县、西华县、郸城县、通许县、开封县、淮阳县、桐柏县、汝阳县、邓州市、镇平县、方城县、舞阳县、台前县、新蔡县、嵩县、确山县、湖滨区、息县、遂平县、沈丘县、光山县。

 

(九)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以卢氏、嵩县、淅川、新县等42个县为重点,发展优质中药材。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600万亩。

加快推进大宗中药材及濒危名贵中药材发展,建设一批种植规模千亩以上的大宗、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提升苗种繁育能力,在中药材重点种植区域,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种苗繁育基地,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对珍稀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保护、筛选、提纯复壮、组织培养和扩繁推广。推动融合发展,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的联结机制。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中医药美容、护肤等系列产品的研制生产及市场开发,支持中兽药、中药材饲料和中药材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及市场开拓。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

9:优质中药材基地县

基地布局

主导品种

大别山区10个县(市、区):浉河区、商城、光山、新县、淮滨、确山、泌阳、桐柏、唐河、方城。

桔梗、茯苓、丹参、青钱柳、夏枯草、唐栀子、宛艾、茅苍术、唐半夏、息半夏、猫爪草、信柴

伏牛山区15个县(市、区):陕州区、卢氏、渑池、灵宝、嵩县、栾川、汝阳、宜阳、洛宁、南召、内乡、西峡、社旗、淅川、邓州。

连翘、丹参、山茱萸、柴胡、皂刺、桔梗、金银花、艾叶、七叶一枝花、鸡头黄精、白芨、辛荑、伏牛山石斛、茅苍术、杜仲、木瓜、天麻、猪苓、黄芩、苦参、王不留行、丹皮

太行山区6个县(市、区):林州、封丘、卫辉、辉县、汤阴、济源。

金银花、山楂、卫红花、太行菊、党参、瓜蒌、九头仙艾、板蓝根、侧柏、冬凌草

怀药生产区5个县(市、区):温县、武陟、孟州、沁阳、修武。

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豫东平原6个县(市、区):禹州市、虞城、夏邑、柘城、郸城、鹿邑。

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丹参、半夏、板蓝根、防风、荆芥、玫瑰、菊花、芍药、蒲公英、白术

 

(十)建设优质水产品基地。以信阳、沿黄稻区为重点,在全省22个稻田生态宜渔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大、中型水库为重点,发展以净水、生态、休闲为主的水库绿色渔业;对省级水产良种场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优质苗种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建设水库绿色渔业示范基地12个,苗种自给率由60%提高到75%。到2025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到150万亩,实现大型水库绿色渔业生产全覆盖,苗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创建,依托基层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种养、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水库渔业增殖放流站、休闲渔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营销系统、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监测等。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品牌创建,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库绿色渔业,加大水产良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省级水产良种场,提升水产良种供应能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10:优质水产品基地

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2个县(市、区):范县、固始县、潢川县、孟津县、民权县、祥符区、正阳县、中牟县、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息县、淮滨县、武陟县、邓州市、原阳县、桐柏县、淅川县、唐河县。

水库绿色渔业基地26座大型水库:丹江口水库、南湾水库、小浪底水库、宿鸭湖水库、故县水库、鸭河口水库、泼河水库、陆浑水库、板桥水库、白沙水库、西霞院水库、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燕山水库、孤石滩水库、石漫滩水库、彰武南海水库、盘石头水库、窄口水库、赵湾水库、石山口水库、五岳水库、鲇鱼山水库、薄山水库、宋家场水库、岳城水库。

 省级水产良种场23个:河南省水产良种繁育场、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荥阳水产良种场、叶县国营事业鱼种场、延津县渔场、桐柏县水产良种繁育场、信阳市南湾水库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罗山县小龙山鱼类良种繁育场、潢川县黄湖农场水产良种场、光山县泼河水库新光渔场、河南省宿鸭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濮阳县佳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属养殖场)、鹤壁市淇县淇园淇河鲫鱼原种场、洛阳市嵩县陆浑鱼种厂、洛阳市昌盛水产有限公司(所属养殖场)、鹤壁市淇鱼水产有限公司(所属养殖场)、鹤壁市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属养殖场)、南阳市宛城区金阳光水产养殖合作社、南阳市方城县望花亭鱼苗场、南阳市长江渔人实业有限公司(所属养殖场)、沈丘县蓝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固始银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养殖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在省农业农村厅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责任单位: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统筹现有涉农资金20亿元,集中用于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落实用地政策,运用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畜禽养殖、规模化粮食生产等项目用地。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用地。(责任单位: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

(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展优质专用小麦、花生收入保险试点,落实好地方特色险省财政以奖代补制度和超赔补贴制度。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投资对象,引导和促进我省特色农业发展。支持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银监局、保监局)

(四)吸引工商资本。支持工商资本下乡,鼓励工商资本重点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构建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质量,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优产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支持其承担涉农项目。在财政、税收、农业用电和用水、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用地、金融信贷、农业特色保险、开展经营等方面按规定对工商资本进行支持。(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税务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银监局、保监局、省电力公司)

(五)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围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向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倾斜,加快推进河南省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国内一流的种业企业。开展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创建,支持我省南繁基地建设,加快肉牛奶牛制种供种基地建设,组建畜禽绿色养殖新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食用菌、农用微生物菌种中心。新建奶牛、甘薯、杂粮等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科研、教育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联动的农林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发展智慧农业,在示范基地实现全程信息化、物联网可视化;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灾害预警、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科院、河南农大)

(六)推进三产融合。实施农林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三产融合平台,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纵向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横向拓展相关产业,大力发展副产物综合利用、休闲农业、优势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积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全国农业对外开放高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七)加快主体培育。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豫办〔201811号),综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供销社、金融办、保监局、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

(八)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推动确权成果在政策补贴、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等领域的运用,支持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划定和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探索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创新,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覆盖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发改委、市场监管局)

(九)加强考核评价。把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评价、现场观摩、述职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考核先进的市县,省级在分配资金时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落后的予以通报。(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郑州海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推荐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服务热线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豫ICP备160048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