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河南小麦生产高产高效

  • 分类:产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26 16: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针对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结合国家对农业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根据当前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及经营主体的新变化,以“高产麦区节本增效生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低产麦区抗逆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重点工作,在体系首席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研究员的带领下,岗位专家与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创新,助力河南省小麦高产高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河南小麦生产高产高效

【概要描述】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针对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结合国家对农业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根据当前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及经营主体的新变化,以“高产麦区节本增效生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低产麦区抗逆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重点工作,在体系首席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研究员的带领下,岗位专家与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创新,助力河南省小麦高产高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 分类:产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26 16:13
  • 访问量:
详情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针对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结合国家对农业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根据当前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及经营主体的新变化,以“高产麦区节本增效生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低产麦区抗逆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重点工作,在体系首席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研究员的带领下,岗位专家与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创新,助力河南省小麦高产高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郑麦369万亩高产示范基地。

  创建了“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优质品种推广模式,组建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了国产优质麦较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为河南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模式、积累了经验

  在优质品种产业化方面,体系针对传统的“企业+农户”模式导致的生产规模小、品质稳定性差、订单履约率低、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于2004年开始采用“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的优质麦产业化模式进行优质品种的推广。该模式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负责原种和技术服务;以粮食和加工企业为龙头,负责优质商品麦加价收购、贸易和加工;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负责组织农户建立生产基地,各方互签合同,明确权益和职责,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从而实现了优质麦生产、收购、储藏、销售、面粉加工及食品生产的有效衔接,形成环环相扣的推广应用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科研单位技术服务作用和合作社组织纽带作用,克服了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单”生产规模上不去、不能实现成方连片种植和商品麦品质稳定性得不到保证的弊端。通过优质麦订单生产模式的推广,培植和壮大了一大批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参与的合作社有40余家,其中安阳县广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利用该模式生产订单优质品种在100万亩左右。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由体系组织举办的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论坛。

  为改变河南省小麦生产“产供销加”严重脱节的现状,实现优质小麦更大规模产业化,近年来,在体系的倡导和组织下,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原粮食集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生产、加工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当选为首任理事长。联盟由国内顶尖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了30人专家委员会,汇聚了29家国内一流的产学研机构和粮食加工企业作为成员单位,且随着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多的单位加入。成立联盟的目的就是要把“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为促进河南省优质小麦大规模生产,实现 “专种、专管、专收、专用”提供组织保障和体制创新,为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路。近年来,在联盟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仅郑麦366、郑麦369等品种在新乡、安阳等地的订单生产面积就突破200万亩,初步实现了河南省政府提出的“四化”目标,成为河南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和样板。

  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先后培育出小麦新品种50个,为河南省小麦生产高产高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品种

  体系成员利用常规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物理及离子束介导诱变技术、航天诱变、矮败轮回选择技术、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人工气候室“一年四代”加代繁育等新技术手段,选育出一大批在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特性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小麦新品系,先后共审定小麦新品种50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省审品种32个。此外,还有100多个小麦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部分新品系有望于近年通过审定。

  育成品种累计推广超3.2亿亩,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体系在田间实地考察小麦长势指导农业生产。

  从河南省小麦生产所利用的品种来看,体系成员单位育成的品种稳居河南省小麦生产利用的主导地位。培育的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郑麦379等品种连续多年稳居河南省品种利用面积的前列,育成品种年生产面积占河南全省麦播面积的50%以上。根据种子管理部门的统计,体系育成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3.2亿亩,为提升河南省小麦产量和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千、万亩示范方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创造新的高产记录,引领我国小麦生产

  近年来,体系成员共落实20个示范县,在河南省各地共创建小麦万亩产业化生产示范方78个,千亩高产示范方92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103个,不断的刷新了我国小麦高产纪录,引领我国小麦生产。其中,洛旱6号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刷新全国旱地小麦单产记录;2014年体系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创建了周麦27号百亩超高产示范方,通过实打验收,亩产达821.7公斤,创造了当时国内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19年郑麦618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三里河村千亩方平均亩产808.63公斤,高产方验收点实收1.08亩,亩产845.5公斤,两项测产均再创河南小麦高产历史最高纪录。

  筛选和推荐适应不同生态区利用的小麦新品种95个,为河南省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支撑

  在河南省中北部高产麦区、南部和东部中低产麦区安排了45组462点次的小麦新品种鉴定评价试验,鉴定新品系500多个。经过筛选鉴定、评价,明确了一批新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抗病性、抗逆性等。在生产上,向河南省推荐了适应不同生态区利用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系)95个,其中半冬性品种71个,弱春性品种24个,为河南省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经体系鉴定筛选并推荐的郑麦7698、百农207、郑麦379、周麦26、周麦27、郑麦583、中麦895、百农4199等一批新品种正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应用。

  制定出21份河南省地方标准,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完成“主推小麦品种和土壤质地的氮肥优化定向栽培技术研究”和“不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豫东南砂姜黑土地力提升与小麦增产效应研究”等相关试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集成“砂姜黑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21项,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小麦生产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研发新病害防治方法,大力推广病虫害全程专业化防治技术,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已成为河南省的常发病害,严重威胁河南省小麦生产。通过研究,筛选出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多酮和多菌灵等5种药剂,经过试验发现,在小麦扬花初期至扬花盛期进行喷药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体系引进推广了自走式喷雾机和无人机等先进的施药机械。

  引进推广了自走式喷雾机和无人机等先进的施药机械,探索出了与不同机器相配套的栽培模式,解决了小麦生长后期机器进地施药的难题,为开展专业化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河南全省创建了21个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辐射带动138万亩。在示范区重点推广生物农药、植物诱抗剂、诱控技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施药次数和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先进的施药机械,提高喷药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控效果。

  对蒸煮类专用粉开展分析,为相应专用粉生产提供指导

  馒头、面条、饺子等蒸煮类专用粉占我国小麦专用粉生产的主导地位。目前市场上蒸煮类食品专用粉品种繁多、品质差异较大。对112份市场专用粉进行了主要品质性状及蒸煮加工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基于研究结果,明确提出了各种类型蒸煮类专用粉的品质评价指标和相应的参数范围,为相应蒸煮类专用粉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组织体系专家深入小麦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

  根据每年的气候和小麦生产特点,组织栽培岗位专家,向河南省农业厅及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提出了“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建议”和“年度秋播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同时,通过7个试验站的实地调查和信息收集,分别提出了“河南省年度小麦冬季苗情与管理意见”“年度河南省小麦春季管理建议”“年度小麦中后期管理意见”等,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上进行了报道和宣传。综合试验站也针对当地的苗情,提出了当地具体的冬管、春管及后期管理意见。

  每年体系的科研人员深入小麦生产一线,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农业技术展示与传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体系专家累计进行技术讲座约300余场次。在对外宣传和扩大影响方面,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等新闻媒体和报刊多次报道体系专家关于小麦春季、后期管理的建议,扩大了体系的影响,为河南省小麦生产高产高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由体系组织举办的河南省优质小麦产销对接会。

  体系创新工作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和荣誉

  相关研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类2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2篇;获批行业标准4项;获河南省鉴定成果15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学者、河南省杰出贡献奖等各类荣誉称号58个。(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推荐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服务热线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豫ICP备160048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