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丰优
ABOUT FENGYO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雷振生

  • 分类:丰优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6 16:4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雷振生,男,汉族,1982年河南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岗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单位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现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研究会秘书长。曾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提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2010年被评聘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2年入选农业部“百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11月评选为“中原学者”。  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共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技术专项,河南省首席育种专家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重要。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开发出小麦强筋品质关键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标记5个,发表科研论文72篇,论著3部。

雷振生

【概要描述】雷振生,男,汉族,1982年河南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岗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单位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现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研究会秘书长。曾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提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2010年被评聘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2年入选农业部“百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11月评选为“中原学者”。  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共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技术专项,河南省首席育种专家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重要。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开发出小麦强筋品质关键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标记5个,发表科研论文72篇,论著3部。

  • 分类:丰优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6 16:44
  • 访问量:
详情

雷振生

  雷振生,男,汉族, 1982年河南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岗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单位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现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研究会秘书长。曾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提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2010年被评聘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2年入选农业部“百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11月评选为“中原学者”。

  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共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技术专项,河南省首席育种专家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重要。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开发出小麦强筋品质关键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标记5个,发表科研论文72篇,论著3部。

上一个: 吴政卿
上一个: 吴政卿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服务热线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豫ICP备160048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