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丰优
ABOUT FENGYO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吴政卿

  • 分类:丰优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6 16:4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吴政卿,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一直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2007年任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研究室主任。1998年评为副研究员,200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2011年被郑州大学聘为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吴政卿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团结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小麦遗传育种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农业部,河南省政府、省人事厅等上级部门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来,主持和参与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利用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豫麦13为我省及黄淮麦区(南片)第六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曾连续三年种植面积突破一千万亩,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省在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利用矮败育种技术选育出多个小麦品种,该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的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获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和我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国家级刊物、国际学术交流及其它刊物发表论文45篇,培养研究生2名。

吴政卿

【概要描述】吴政卿,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一直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2007年任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研究室主任。1998年评为副研究员,200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2011年被郑州大学聘为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吴政卿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团结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小麦遗传育种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农业部,河南省政府、省人事厅等上级部门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来,主持和参与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利用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豫麦13为我省及黄淮麦区(南片)第六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曾连续三年种植面积突破一千万亩,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省在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利用矮败育种技术选育出多个小麦品种,该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的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获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和我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国家级刊物、国际学术交流及其它刊物发表论文45篇,培养研究生2名。

  • 分类:丰优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6 16:44
  • 访问量:
详情

吴政卿

  吴政卿,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一直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2007年任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研究室主任。1998年评为副研究员,200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2011年被郑州大学聘为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吴政卿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团结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小麦遗传育种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农业部,河南省政府、省人事厅等上级部门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来,主持和参与育成豫麦13、豫麦47、太空6号、郑麦004、郑麦366、郑麦379等小麦新品种20个,育成品种生产累计推广利用面积达1.5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其中,豫麦13为我省及黄淮麦区(南片)第六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曾连续三年种植面积突破一千万亩,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省在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利用矮败育种技术选育出多个小麦品种,该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在近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优质品种评比中,综合品质名列同类品种前茅,被农业部连续5年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8393万亩,为我国当前第一大优质强筋品种,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的郑麦004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获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品种的推广对黄淮麦区和我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麦类型多样化、布局合理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国家级刊物、国际学术交流及其它刊物发表论文45篇,培养研究生2名。

上一个: 团队简介
下一个: 雷振生
上一个: 团队简介
下一个: 雷振生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服务热线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豫ICP备160048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